历史有意思!
(相关资料图)
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,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,我是威叔!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!
上联:讲东讲西讲古仔
下联:写南写北写传奇
横批:威叔执笔
前言
秦始皇南征岭南,成功后在岭南设置三郡,分别是南海郡、桂林郡和象郡。其中桂林郡和象郡的郡治地点现在学术界都还争论不休的。比如说桂林郡郡治吧,主要争议是在贵县还是桂平,坊间真是各说各的理。
尤其是贵县(如今叫贵港)由于挖掘出文物实物,所以似乎桂林郡郡治在贵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如今在城市宣传上还有逐渐打出“桂林郡郡治”的倾向,进一步坐实秦置桂林郡郡治就在贵县的结论。
1
历史上“桂林郡”出现过两次。
一次是秦朝统一岭南,设置岭南三郡后首次出现;西汉初属南越国,到了西汉武帝趁南越国内乱一举平定岭南时候,于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废撤;
第二次是三国吴凤凰三年(公元274年),从郁林郡析置出一个桂林郡,这个桂林郡历经两晋南北朝,直到隋开皇年间(公元581-601年)才又一次废撤桂林郡。
那以后,“桂林郡”这三个字就成了史书上的名词,再也没有实际的行政区域。大概算来,两次设置的桂林郡存在了四百三十年左右。
“桂林郡”这个名称是实打实的了,诸多史书和志书典籍都有记载。可是,有关秦置桂林郡的治所(郡治)具体地点在哪里,却众说纷纭,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。
2
这个争议开始于清朝道光年间。
而在此之前的史书志书典籍中,基本都是指出秦置桂林郡郡治在今桂平蒙圩古城村(如今还有遗址)。因为其时古城村地理位置优越,位于桂平三江汇流的郁江出口上游不远,地势平坦,是秦军理想的驻军屯兵之所。并且周遭桂树繁茂,密布成林。
无论是从秦军的进军路线还是“桂林”的名字起源,古城村都高度契合郡治所在的要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载:“(桂平)汉布山县,郁林郡所治。”而《大明一统志》更为直接:“(桂平)布山废县,在今府治西五十里。”
明朝时期,“里”是一个长度距离单位,又是一个地域行政单位,每十里为如今七里
甚至在清嘉庆刻本的《广西通志》中,对于浔州府的沿革表内,都写着“秦为桂林郡,汉为郁林郡,治布山。”
3
清道光六年(公元1826年)时任浔州知府的安徽桐城人,孙世昌主修《浔州府志》,他在浔州府沿革中写道:“秦置桂林郡,浔州隶桂林,贵县为郡治。西汉武帝元鼎六年,开南越地置郡,浔隶郁林郡,郡治布山,今贵县地。又阿林,今桂平地,中留,今武宣地。”
他这么写不打紧,却掀起了桂林郡郡治的争议序幕。他所写的志书错误百出。
首先他在沿革词条中用词就有问题,秦置桂林郡没错,但是“浔州隶桂林”说法就有误了。二者没有隶属关系,桂林郡两次废撤期间,都还没有“浔州”的出现,浔州的设置在唐朝时期。同理,浔州和郁林郡也没有隶属关系。
至于“贵县”就更有问题了,贵县是明朝洪武初由贵州降格而来,也就是说贵县之所以叫县,是因为被撸掉“州”的行政单位才设置为“县”,之前没有“贵县”的说法。更不可能成为秦置桂林郡郡治之“县”。
4
其次,秦置岭南三郡,汉置岭南九郡。都是在岭南的同一片土地上进行拆分,那么桂林郡的地域大还是郁林郡的地域大?这就毫无疑问了。所以说郁林郡只能是桂林郡的几分之一而已,它替代不了整个“桂林郡”。
所以孙世昌用了一个“开”字,开就是新设置的意思,如果是简单替代,他直接说“郁林郡旧桂林郡也”就完事了。由于古代人口发展等各种因素影响,所以道光以前的史书志书等典籍相对严格慎重一点,都很少有说把桂林郡郡治和郁林郡郡治始终如一划上等号的。
只有道光年间开始及以后的诸多志书,尤其是《贵县志》开始力证布山县县治在贵县。依据在《旧志》中有载:“县南有郁林故城,相传为吴陆绩太守所筑......”此外还有“廨署县治在城内东......县治旧在城西,明正德十四年知县戴会宗迁建于城东。”
他们忽略了一点,上面所写的县治位置和南江村东的三国郁林郡(县)遗址都不在同一个地方,另外志书上还写有“唐元和年间州官谢鹏迁县治于江北筑城。”那么问题来了,志书上所写的这些是同一个地方吗?不自相矛盾吗?
5
《贵县志》编修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深究“贵州”的历史。
宋朝的《舆地纪胜·广南西路·贵州·州沿革》记载:“秦平百越,置桂林郡,而贵州乃桂林之南境......”这里的“南境”肯定是指桂林郡郡治的南边边界了。它佐证了秦朝时期,设置岭南三郡时候,象郡和桂林郡的边界就在如今的贵县一带。如果说当时的贵州是旧桂林郡郡治的话,书上为什么要写“南境”。
并且秦军开始征伐岭南的时候,自灵渠入岭南,分两路:
一路走水路,从漓江南下经桂江入西江,逆江而上到达桂平驻兵扼守,然后挥师入郁江到如今的贵港驻军;
一路走陆路,从漓江上岸,走荔浦、阳朔,走桂柳运河,到现在的象州,下武宣,走古道出西靖关到桂平石龙,然后到达贵港。
所以说贵港是水陆秦军的最终会师点,以贵港为据点继续开辟领地,最终到达崇左,最后设置象郡。
6
说到这里,肯定会有人拿贵港港北区贵城镇东五公里的大坡岭罗泊湾1号墓说事了。罗泊湾1号墓(西汉前期大型木椁墓)出土有不少烙印“布山”戳记或者铭刻“布”字的一些器物。很多专家根据这个认定郁林郡、布山县县治在今郁江南岸贵县境内,并且钉上棺材板,言之凿凿反证桂平无设郡的可能。
因为有物证啊,桂平有吗?
了解桂平的人都知道,不说秦汉时期,就是隋朝以前,桂平境内还先后设置有桂平郡(南梁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)、南定州(普通四年即公元532年,后改尹州),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更名郁州,第二年废撤改为郁林郡。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迁郡治到现在的贵港南江村。
贵港呢?在隋朝以前是没有郡、州这样的建置的。
7
从罗泊湾1号墓的墓葬来说,单纯从墓葬位置来定郡治县治,缺乏说服力。比如说吧,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离咸阳还五十多公里呢。
此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,那就是广西发现的几处汉墓和旧县治的距离有些巧合。合浦县廉州汉墓离合浦郡县治相隔也有四十多公里;兴安溶江秦城石马坪汉墓离始安县县治(桂林前身)也有四十多公里;罗泊湾汉墓离桂平蒙圩古城村也是四十多公里。
更为巧合的是,这些汉墓都是在县治的上游位置。那问题来了,这个“上游四十多公里”有什么秘密呢?
这恐怕要到现场才能找到线索了。
再说了,罗泊湾1号墓出土的带有“布”戳记的器物,都是可移动的物件,缺乏不可移动文物的坐实。总之就凭这些就断定南江村是旧郡治,有些武断,再说了从风水学上来说,墓葬位置合适吗?
8
当然了,有分歧,也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考题,什么时候才能有更加劲爆的文物出现,这就要看后续了。
下集更精彩,敬请关注《广西传奇》系列69。
这里是广西,发现广西之美,感受广西之美!
我是威叔,用温暖的文字,讲述广西人文历史!谢谢阅读关注!

